怀孕想吐拔罐方法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


怀孕想吐拔罐方法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

文章插图
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
大椎穴 1.大椎穴位置:
大椎穴位于脊柱区,后正中线上,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 。俯首或俯伏取穴 。
2.大椎穴取穴:
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,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,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,约与两肩峰相平(也可正坐低头,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) 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让患者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 。
3.大椎穴功效:
益气壮阳,大椎穴有解表通阳,补虚宁神,清热解表、截虐止痫的作用 。
肝俞穴 1.肝俞穴位置:
肝俞穴在背部,当第9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 。
2.肝俞穴取穴方法:
俯卧位,在第九胸椎棘突下,筋缩(督脉)旁开1.5寸处取穴 。
3.肝俞穴功效:
散发肝脏之热 。肝俞穴有清利肝胆、宁神明目、补血消瘀、疏肝利胆、理气明目的作用 。
脾俞穴 1.脾俞穴位置:
脾俞穴在背部,当第1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 。
2.脾俞穴取穴方法:
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,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,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(两指宽)处 。
3.脾俞穴功效:
脾俞穴有健脾化湿,健脾和胃,利湿升清等作用 。
身柱穴 1.身柱穴位置:
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,当后正中线上,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。
2.身柱穴取穴方法:
俯伏或俯卧,于后正中线,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。
3.身柱穴功效:
补气壮阳 。身柱穴有宣肺泻热、清心宁神、宣肺清热、宁神镇咳作用 。
胃俞穴 1.胃俞穴位置:
胃俞穴在背部,当第1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 。胃的背俞穴 。
2.胃俞穴取穴方法:
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,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,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,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(左右旁开二指宽)处 。
3.胃俞穴功效:
胃俞穴有和胃调中、祛湿消积、和胃健脾、理中降逆的作用 。
中脘穴 1.中脘穴位置:
中脘穴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 。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。
2.中脘穴取穴方法:
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,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,具体找法如下: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。
3.中脘穴功效:
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。中脘穴有理气和胃、化湿降逆、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等作用 。
足三里 1.足三里穴位置:
位于小腿前外侧,犊鼻穴下3寸,距胫骨前嵴一横指(中指)处 。
2.足三里穴取穴方法:
坐位屈膝,取犊鼻穴,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(即3寸),按压有酸胀感 。
3.足三里穴功效:
燥化脾湿,生发胃气 。
怀孕想吐拔罐方法
取①组穴,施以刺络罐法,以三棱针轻刺穴位,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,留罐10分钟,每日1次 。或于进食前采用单纯罐吸拔中脘穴(吸力不宜过强),上罐后即可进食,食后15~ 20分钟起罐 。连续使用本法数天后,若疗效有所降低,可用棉球蘸75%酒精或白酒塞入双耳孔,或于足三里穴施行单纯罐法或敷姜罐法 。
这样吃可以缓解妊娠呕吐
1.以“少量多督”为原则,可以每關2 ~ 3个小时就进食一次,每次不要吃太多 。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(例如苏打饼干) 。蛋白质的食物为佳,且扬汤水水的东西尽量少吃 。
2.避免吃鈾炸,油腻,辛辣,刺激性或是不好消化的食物 。

推荐阅读